9月13日,國家衛健委在針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5749號《關于開展全面消滅蚊子的建議》的答復中提到,將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強化病媒生物防制技術的研究,以創新技術推動防制工作,探索環境友好、綠色可持續、經濟適用的蚊蟲防控技術,降低蚊蟲密度水平。
國家衛健委介紹,近年來,我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病媒生物監測網絡,發布病媒生物控制標準66項,在重大自然災害、重大活動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重點媒介傳染病疫情保持平穩并呈下降趨勢。
蚊子雖小,但想全面滅蚊卻并非易事。
南方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系副主任、教授顧金保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目前,我國傳病蚊種主要包括伊蚊、庫蚊與按蚊,而在城市地區蚊蟲消殺則主要針對伊蚊和庫蚊兩大類。消殺的目標主要針對蚊蟲兩個發育階段即幼蟲與蚊子成蟲階段。由于蚊幼蟲必須在水中生活,因此對于幼蟲階段,消殺目標是清除幼蟲的孳生地,例如在小區內或周邊環境中翻盤倒罐,清理隱蔽區域的積水等。而在成蟲階段,則要采用殺蟲劑例如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進行定期大面積系統消殺。該類殺蟲劑普通噴灑量對人體危害小,家用的噴霧殺蟲劑也多是擬除蟲菊酯類。
顧金保認為,消殺蚊蟲工作的主要目的不是把蚊蟲這種媒介生物滅種,即便小局部的試點有可能實現,但是在大范圍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蚊蟲消殺的目的,實際上是有效抑制居住環境的蚊蟲種群密度,降低傳播疾病風險。而且他認為,全面消殺蚊蟲并無必要性,因為目前并不明確蚊蟲在生物鏈中的準確定位,推測即使成功將蚊蟲全面消滅也可能會有新物種代替蚊子在生物鏈中的作用。此外,也并不清楚若將蚊蟲全面消滅會對整個生態鏈產生什么連鎖影響。
顧金保介紹,不同類型的蚊子消殺方案有所差異,例如白紋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動,尤其是清晨和傍晚,而庫蚊則主要在夜間活動,所以選擇消殺時間也有針對性。消殺人員主要于白天在成蚊棲息的潮濕、陰暗的地點對伊蚊進行消殺。主要于傍晚對庫蚊進行消殺。此外,不同地區的蚊繁殖周期也不同。如廣東地區,一年四季都有蚊蟲孳生,因此在廣東疾控部門常年都會有定期的蚊蟲消殺工作。
此外,關于代表提出的“制訂有效防治方案”的建議,國家衛健委在答復中提到,國家衛健委不斷加強蚊蟲防制的科學化管理。積極開展病媒生物監測,國家級病媒生物監測點已達1097個,形成了“三位一體”的蚊蟲等病媒生物生態學、病原學和抗藥性監測網絡,為蚊蟲及蚊媒傳染病風險評估、預測預警、控制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也為科學選擇蚊蟲控制殺蟲劑提供了決策依據。
顧金保表示,各省市疾控中心會定期檢測蚊蟲的種群密度。如果蚊蟲密度超過了標準線,會上報并派遣相應的消殺公司進行定點消殺。以廣東省為例,據廣東省衛健委最新蚊蟲檢測數據,7月上半月,全省共設置3000個監測點,控制傳播風險的有2294個,占76.47%;低密度有597個,占19.90%;中密度有90個,占3.00%;高密度有19個,占0.63%。7月下半月,全省共設置3466個監測點,控制傳播風險的有2692個,占77.67%;低密度有645個,占18.61%;中密度有112個,占3.23%;高密度有17個,占0.49%。
另外,關于代表提出的“加強滅蚊技術研究”的建議,國家衛健委答復表示,2008年以來,國家重大專項課題支持對重要病媒生物監測和傳播相關病原體檢測技術等開展了研究,在病媒生物(蚊蟲)高效自動采樣裝置、病原體快速檢測技術、媒介效能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果,但在創新蚊蟲控制技術研究方面總體仍較薄弱。
顧金保介紹,目前由于蚊蟲抗藥性嚴重與化學殺蟲劑對環境的危害,我國的科研機構正在探索各種新型的蚊蟲防治方法。如昆蟲不育技術(SIT),這個過程包括在專門的實驗室飼養大量絕育的雄蚊,釋放至野外與雌蚊交配。絕育雄蚊只能交配但不會產生任何后代,蚊蟲密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在蚊蟲控制中,通過大量釋放大量不育雄蚊可以有效降低種群數目,起到預防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病等蚊媒傳染病的效果。
顧金保還介紹,另一種方法是采用蘇云金芽孢桿菌進行科學滅蚊。通過此工藝制成的Bti漂浮劑,在投放到環境中后,作用特異性強、對非目標生物和有益生物無害、能自然降解,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也是一種理想的生物滅蚊農藥劑型。
關于代表提出的“提高環境衛生水平,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建議,答復中提到,國家衛健委會同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大力推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以城鄉垃圾、污水、廁所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老舊小區、城鄉結合部、市場等重點區域場所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
顧金保介紹,殺蚊蟲工作以環境預防與噴灑殺蟲藥物為主。不過,目前在大部分地區,如城鄉結合處或鄉村還難以做到僅依靠環境治理來降低蚊蟲密度。但蚊子生活史短,從卵孵化到幼蟲到成蚊僅一個星期,因此蚊蟲繁殖迅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社區中要定期疏通居民樓天臺等處排水孔及管道,雨后應及時清疏,避免積水。要定期疏通社區內的溝渠、沙井,排水溝保持不積水,水井要密封,下水井蓋可使用防蚊貼,定期檢查地下室,及時排除積水,防止蚊蟲孳生。
李侗曾介紹,家庭滅蚊可采用物理、化學方法綜合治理,在采用清除積水、安裝紗門紗窗、電蚊拍滅蚊的同時,可使用蚊香、殺蟲氣霧劑驅蚊滅蚊,對無法清除的積水用滅蚊幼劑處理。主要包括清除各種廢舊雜物,將房前屋后所有可能積水的瓶子、水桶、水盆等容器進行徹底清理,將空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蟲孳生。盆景、噴水池、養魚池等各種社區室外景觀水體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經常換水。
李侗曾表示,一般蚊蟲叮咬的處理主要是止癢,可外涂清涼油、風油精等止癢、抗炎。如果發生局部腫脹、感染,及發熱、皮疹等癥狀,須及時去醫院就診。若被蚊蟲叮咬并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并主動采取防蚊隔離措施,避免蚊蟲叮咬,以防家人和朋友感染;盡量避免外出活動,如外出必須使用驅蚊劑,穿淺顏色的長袖衣裳和長褲;住所要安裝紗門和紗窗,避免蚊蟲入內。
相關新聞
人大代表提議全面消滅蚊子,這事兒有可能嗎?有必要嗎?
2023-01-13
零售業有害生物防制
2023-01-